
认真读完一本名著后,你心中有什么感想呢?这时最关键的读书笔记不能忘了哦。你想知道读书笔记怎么写吗?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三国演义读书笔记,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三国演义读书笔记1今年暑假,我又在图书馆中借阅了一本书——三国演义!这本书讲述的是三国时期魏、蜀、吴之间的战争,最终晋国夺取天下的故事。这本书中刻画的个个都是英雄豪杰,但书中令我有深刻的感受的只有几位。
首先是诸葛亮。他本是山中的一个隐士,之后经过刘备的真诚邀请,才出山担任刘备的军师的。他出山后,一向为刘备出谋划策,每次蜀国经典的战役都是经过他的指挥才会成功的,比如草船借箭、火烧赤壁、空城计等等。
第二是赵云,当年曹操带领百万大军袭来,他为了能保住刘备的家人安全,不惜用他那强大的武器,单枪匹马,杀死曹军数位猛将,几十位兵士,令曹操看了还不禁赞叹说:赵云真是势不可挡呀!
第三是刘备,他从当年的桃园三结义就能够看出他的有情有义,在之后的战斗中有看出他富有爱心,当年曹操打的他落花流水,弃城败逃,而他在逃跑路上还关心着老百姓,让他们与他一齐走。刘备有一个缺点,也是他的优点——重情义,在关羽被东吴所杀时,不听劝告,导致进攻东吴时被火烧连营,西蜀实力大衰,令日后的北伐都不能成功!
暑假重读这本书,令我明白了许多:只要取长补短,移多补少,就能战胜一切的拦路虎!
三国演义读书笔记2曹操觉得吕布有勇无谋,不足为惧,可这勇远远超出了他的想象,让他狠狠地输了一阵。而战场上最忌讳的就是轻敌,可双方都犯了这个错。
既然吕布打了曹操个出其不意,曹操就来了个将计就计,诱敌深入。他谎称自己被火烧死了,果不其然吕布那边的探子听到这个消息,想也没想,就冲入城中。骄兵必败,埋伏早就设好了,就等着吕布这个表演人入场,吕布拼死抵抗才留得一命。这年,蝗虫忽起,粮食都没有了,曹操只能回鄄城暂住。
胜败乃兵家常事,两人打得不可开交,但终究还是曹操赢得上筹。吕布还是输在了无谋上,有一陈宫,他却不用,实是令人惋惜。
曹军势力过大,吕布决定先避其锋芒,与刘、关、张三兄弟交好,想得一容身之所,与刘备套近乎,称兄道弟,又令妻女出拜刘备,刘备再三推阻。张飞是个暴脾气,容不得他人对自己大哥有一丝不敬,大喝要和吕布大战三百回合。刘备到底是心善,让吕布去了小沛安身。
三国演义读书笔记3《三国演义》是中国的四大名著之一,这个寒假里我阅读了这本书。书中一个个传奇故事令我深有感触,苦肉计、空城计、赤壁之战、草船借箭等等都让人拍案叫绝。
这本书的历史人物各有特点,阴险狡诈的曹操,义薄云天的关羽,机制多谋的诸葛亮,仁义慈悲的刘备……他们在历史长河中尽显风采。在这些人物中我最喜欢足智多谋的诸葛亮,草船借箭是他的壮举之一。
一次,阴险狡诈的曹操派兵攻打东吴,用大船与他们交战,恰巧大雾弥漫。刘备的大军正缺箭,不过诸葛亮的机智帮了刘备的大忙。他让士兵们扎大量的稻草人安在船上,把船放到水中,每只船上点了几根火把,人站在船舱中。刚好大雾朦胧,曹军看不清,把箭全射到稻草人的身上。再把箭集中起来就可以用了。几天后,这些箭都被用来攻击曹军了。
三国演义读书笔记4大家肯定看过许多书,比如狼蝙蝠,小河男孩,狼王梦,水浒传,红楼梦,西游记等等。可是我最喜欢的书是三国演义,其中最喜欢的是董卓疲帝兴风云这个故事。
主要资料是董卓掌握了朝中后,想废了刘辩,于是收买了吕布,之后吕布去了丁原的房间,一下子砍下了丁原的头,然后又废刘辩,有一位叫袁绍的热逃到了翼州。袁绍到了海渤后,立刻跟朝中反对袁绍,王允接到袁绍的信后决定和他一齐对抗董卓,在交战时袁绍上前杀敌,对抗几回合后袁绍逃回军中。
袁绍和军队逃向了一个谷,吕布的手下带兵追杀,突然王允的军队杀出。包围了吕布的军队,之后吕布的军队全军覆没。
我的感受是,有时做事必须要想一想后果或者做多手准备,知己知彼方能百战不殆!
三国演义读书笔记5俗话说:“不读水浒,不读三国。”意思是年轻人不要读《水浒传》,老年人不要读《三国演义》。原因是水浒里打架杀人太多,会影响青少年身心的健康成长;但是三国勾心斗角太多,会损害老年人的身心。所以古人才会对这两个大名鼎鼎的名字发出这样的感叹!
但说到三国勾心斗角,最精彩的是诸葛亮与周瑜的较量。
他们两个的第一场比赛是在周瑜的总部。周瑜因为降曹或者抗曹的问题纠结了很久。结果诸葛亮指出大小乔是曹操想要的,又背诵了《铜雀台赋》,惹得周瑜怒不可遏,当即发表:“我与老贼不和!”这个观点。从两人第一次交锋来看,诸葛亮略胜一筹。周瑜意识到诸葛亮是个人才,就想拿来自用。周瑜派诸葛亮的兄弟诸葛瑾去游说诸葛亮归顺东吴。结果诸葛亮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险些游说诸葛瑾。这场比赛,周瑜又输了。
周瑜见如此优秀的人才不能为己所用,就认为应该把诸葛亮排除在外。他设下一个用刀杀人的计划,让诸葛亮抢粮。他想通过曹操之手杀死诸葛亮。我本来不想要这个小把戏,但是诸葛亮看穿了。他不仅没有被周瑜愚弄,而且还使用了一种挑衅的方法:“周公谨只擅长水战,不擅长陆战。”周瑜被骗:“为什么骗我不能陆战?”他不必走!我自己去!诸葛亮笑道:“曹贼足智多谋。”。他一生都在切断人们的食物供应。今天,他将用重兵防守。如果公瑾走了,他会被抓住的。”不能迁就诸葛亮的话,这说明周瑜的气量很小。这件事之后,周瑜摇摇头,跺跺脚,说:“这个人知识比我强十倍。如果你今天不摆脱它,那将是我们国家的`灾难!“因为合作对付曹操,我不得不暂时抑制住心中的怒火。
接下来,他们的第三场比赛是著名的草船借箭。诸葛亮与周瑜签署军令状,三天之内造十万箭。是周瑜嫉妒,谋事害孔明。诸葛亮运用巧妙的方法和天文地理知识,计算出三天后将有大雾,于是他驾着二十只小船佯攻曹颖。不费吹灰之力,就获得了10多万支箭。当鲁肃把诸葛亮射箭的方法告诉周瑜时,周瑜惊呆了,感叹道:“孔明有妙计,我不妨!”
周瑜屡败诸葛亮,心中不平。当蜀吴火烧赤壁,打败曹操,使三国鼎立之时,周瑜想追求胜利,一举攻占南郡、荆州、襄阳。但此时刘备和诸葛亮也想以这三座城为根据地,于是刘备出兵右江,周瑜看出了刘备和诸葛亮的意思,就对鲁肃说:“我自己去和他说。好就是好;不好的时候没等他去南郡,先出了刘备!”诸葛亮这次稍微好一点。他看出了周瑜的来意,让刘备对周瑜说:“让周瑜先拿;如果没有,就让刘备拿去。”
结果周瑜和曹仁大打出手,周瑜自己也被毒箭打伤,最后打败了曹仁。第二天,他去了南郡城,却发现一个白袍将军:站在城楼上的赵云。周瑜欲以武力攻城,城楼上箭矢雨点般落下,只得退兵。他派兵攻打襄阳、荆州,却发现被关羽、张飞从诸葛亮手中夺过来。于是周瑜气得喷血晕倒在地。
之后周瑜恼羞成怒,用美人计骗了刘备,但还是逃不过诸葛亮的眼睛。他给了赵云三招,其中刘备安然脱身。周瑜领兵攻荆州 ……此处隐藏3348个字……来又在华容道义释曹操……一件件事情都让我深深地为其大义所震撼。此外,他还忠于故主,因战败降敌,但一得知故主消息,便不知千里万里往投。虽说此前关羽虽然降了敌,但其不忘故主的衷心依旧让我佩服。
再说说曹操。曹操是“奸绝”的代表人物,他甚至被称之为奸雄。此外,他的大度与极度爱才之心都让我佩服。在曹操眼里,刘备与他是并世英雄,所以即便刘备是他的瓮中之鳖,他依旧不忍心杀害,此举让周瑜十分意外。而在周瑜眼里只有堪称神机妙算的诸葛亮,但周瑜却与其誓不两立,天真的以为只要把诸葛亮杀了,东吴的天下就太平了。后来却发现刘备也不是一般人物,便想杀刘备,至少把他留在东吴,东吴的天下也太平了。目光短浅,气量狭小,非英雄也。这也与曹操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三国演义》中的人物各具其态,有长有短。总的来说,读过这本书之后我大开眼界,而以上几人也给了我很深的感受,他们很值得我学习。
三国演义读书笔记12《三国演义》主要写了东汉末年,汉室衰弱,黄巾起义。以刘备、曹操、孙权为首的蜀、魏、吴这三个政治势力开始了统一天下的战争。关羽过五关斩六将、刘备三顾茅庐、孙曹的赤壁之战……每一次战争,都令人感到惊心动魄;每一次战争都是勇气与智慧的考验;每一次战争,都令我们变得亢奋起来了。
读完这本书,我被这本书中的每一个情节所迷惑,曹操的心疑,刘备三顾茅庐的谦虚,孙权的聪明才智,周瑜的心胸狭窄,每一个人物都是刻画的非常生动。其中,我印象最深的是赤壁之战,关羽的过五关斩六将和三顾茅庐。赤壁之战中周瑜可真是神气,在东吴的高层内部都惧怕着曹操,而曹操的来势汹汹另东吴更是焦急,于是周瑜出来了,他不但不怕曹操,还要与曹操抗战。结果与黄盖演义了一场苦肉计,里应外合,一把大火把曹操打的落花流水。关羽的过五关斩六将也是精彩,为了与兄长刘备会面,一路上怒斩曹操的六名大将。三顾茅庐》最令我记忆深刻。在这个故事中,我学会了一个道理:一个人只要想学做一件事,就不要怕遇到挫折,要三顾茅庐,只要用你的真诚打动对方,就一定能行。还有一个故事:在刘备起兵七十万水陆并进攻吴为关羽报仇时,张飞冲动鞭打两个部将,在晚上两个怀恨在心的部将因一怒之下杀死了酒醉未醒的张飞,一代虎将死于非命。也告诫了我不要鲁莽行事,意气用事,否则后果不堪设想。
《三国演义》里还有义、奸、智。关羽见证了义,曹操见证了奸,诸葛亮见证了智。读过这本《三国演义》我不仅了解到了历史的流转,还学到了很多知识,这本书真是使我受益匪浅。
《三国演义》可以说是四大名著中的精品之一,虽然其中有些地方值得思考,但是它留给我们的意义是深远的。
三国演义读书笔记13在我读过的众多名著中,《三国演义》是最让我感慨万千的一册书。从黄巾起义到一统三国,历经了多少震撼人心的传奇经典。
翻动书页,眼前便浮现出曹操气吞山河、刘备三顾茅庐、孙权胸怀大志、最后三国鼎立的生动场景。其中,最令我难忘的是蜀吴联盟北伐曹军,黄盖仅率三十条船,用火攻歼灭曹操三十万大军,取得了以少胜多、以智取胜的典范。
烽火乱世时代,确实英雄辈出。以卖草鞋起家的刘备,用眼泪与诚意换取天下、独霸蜀国;被后世称为奸雄的曹操,凭谋略与霸气驰骋江湖、傲立魏国;志存高远的孙权,以内敛与智慧掠夺城池、创立吴国,三国鼎立局势成也。
三国人物中,我最敬佩的便是卧龙诸葛,他舌战群儒、火烧连营、三气周瑜、七擒孟获,成为了智慧的象征。然而,虽说他无所不知、无所不能,但金无足赤、人无完人,书中提到的空城计、借东风只是后人神话而已。
当然,《三国演义》中那些识时务、避锋芒、等时机的人更是时代的俊杰、最大的赢家!司马懿便是其中的佼佼者,而不被大家看好的刘禅其实也是大智若愚、聪明绝顶的人物,只可惜他的时运不佳罢了。
《三国演义》以独特的笔触刻画了一个又一个鲜活人物,讲述了一段又一段动人的故事,它在承载历史的同时,也使读者们产生共鸣、泛起思索,使大家忍不住读之再读。
三国演义读书笔记14寒假里,我用了三天的时间读完了四大名著之一:《三国演义》。这本书是元末明初的小说家罗贯中写的。
这本书里面的人物各有不同的特点,其中我印象最深的有:刘备、孔明、关羽、张飞、曹操、刘备之子刘禅。刘备爱民如子,他是个有理想有野心的枭雄,最终成为蜀国的皇帝。孔明是蜀国杰出的政治家、思想家、军事家。他足智多谋,神机妙算,上知天文下知地理。然后其传奇性故事为世人传诵,如:空城计、草船借箭、火烧赤壁、水淹七军、收姜维……他还发明了木牛、流马等山地运输工具。关羽这个人傲上而不凌下,性情内向少言,刚正不厄,重情义重承诺,不为名利所动;这样的人今古不常有,可谓是真英雄,令人钦佩。曾过五关斩六将,无人可挡。但最终因轻敌中了孙权的埋伏。张飞作战勇猛,性格耿直,脾气暴躁,容易冲动。曾在虎牢关一声吼,吓退曹军20万。他对士兵十分严厉,最终死于部下之手。曹操文武双全,有勇有谋,擅长政治,但是他过于自私缺德,疑心重,胡乱杀人,最终失去天下。在这本书里,我最看不起的人物是刘备之子――刘禅,他胸无大志,只明白吃喝玩乐,“乐不思蜀”这个成语就是他“打造”出来的,最终投降于魏国。到了最后,司马炎统一了天下,将魏改为晋,三国时代就结束了。
我佩服关羽的英明神勇,佩服刘备的爱民如子,我更佩服孔明的神机妙算。然后读了这本书,我明白了一个道理:有勇无谋的人永远受制于人,而智勇双全的人才会统治天下。
三国演义读书笔记15诸葛亮立在桥中间,雾气茫茫,不见水面也不见两岸。
有鱼跃水而出,长数丈。
诸葛亮皱眉看着这座桥,心道:“有如此大鱼,桥下水一定很深。如果使上将把守,敌军必不能入。”
这时有一人穿过雾气,来到诸葛亮面前。此人一身布袍,神仙气概:“这鱼从容戏水,想来应该很快乐——在下庄周,见过武侯”
诸葛亮有些恍惚,依然不失礼节。行礼过后,问道:“先生自对岸来,可知对岸虚实,是否有人驻军?”
“我只是跟着这条鱼来到这里而已,”庄子说着,看向那条巨鱼。那鱼似乎又大了许多,雾气之中,隐约看到鱼的背鳍,有一人高:“鱼乐乎?”
诸葛亮道:“鱼得水,自然快乐。”说着话间眉头依旧紧锁,似乎觉得忘了什么事情。
庄子说:“子非鱼,安知鱼有水而乐?”
(孤之有孔明,如鱼之有水也)——诸葛亮脑海里忽然出现这句话,他悚然一惊,嘴里无意识的说:“如何不乐?”
“你看,”庄子手一指,那条鱼已经游远,雾气茫茫看不到江面的地方,变得更巨大的鱼似乎凭空在雾中巡游:“这条鱼名为鲲,一日化为大鹏,便要绝云气,负青天,然后图南。那时它还得水而乐吗?”
诸葛亮却伸手打断了庄子的话道:“不是图南,是要往北。”
说着诸葛亮就要转身往回走:“待我完成先帝所托,还于旧都,再来与君论鱼。如今我军驻扎五丈原,北伐大业,一刻离不得我…我…”
“我记不得来的路了,先生可愿与我指路?”
庄子叹了一口气:
“诸葛孔明,你既饮了孟婆汤,奈何桥上,如何念念不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