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刚川》观后感(汇编15篇)

更新时间:2025-10-05 17:42:08
《金刚川》观后感(汇编15篇)

看完一部作品后,相信大家一定领会了不少东西,这时候十分有必须要写一篇观后感了!可能你现在毫无头绪吧,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金刚川》观后感,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金刚川》观后感1

那段岁月,他们用血肉书写了一段奇迹。

怀着忐忑的心情走进浏阳市博物馆的影音室,我的内心激动不已,《金刚川》到底发生了什么?这部电影想要告诉我们什么?

电影开始,敌机的扫荡轰炸令我心中紧张难耐,眼看着一个个士兵牺牲,我仿佛箭刺胸膛,但却只能作为一个旁观者目睹他们惨烈的局面,他们用自己的生命换来了金刚川甚至是抗美援朝战争的伟大胜利。

而今生活在和平年代的我们,之所以有如此幸福的生活是因为他们的抛头颅,洒热血,尽管时间在流逝,岁月在变更,但抗美援朝精神仍以一种崭新的面貌呈现在我们的眼前。疫情当前,无数逆行者秉承着“抛小家,为大国”的理念,舍身为国。有人坚守岗位,治疗感染病人;有人日夜奋斗,研制抗疫疫苗;有人驱车万里,捐赠医疗物资;有人自觉在家,防止疫苗扩散……全国14亿人民听党指挥跟党走,将疫情的影响最小化。

河南洪水突然爆发,被困者在迎来被救希望时,仍能保持镇定的喊出“让晕倒的人先走,让女士先走”。已经被困5个小时了,毫无疑问他们是害怕的,他们是想要尽快远离生死边缘的,但他们依旧做出了先保护弱小的决定。

这就是中国,这就是中国人民,不论是过去还是现在,平凡而又伟大。在危险来临的时候,不是自私的活着,而是想着身边的人。中国人的身上,无时无刻都体现着无私奉献,舍己为人,舍身忘死的爱国精神。感人的故事不计其数,但每一个故事都足矣让人潸然泪下。

《金刚川》观后感2

它是一部电影,它叫《金刚川》。

它主要讲述了在抗美援朝战争的最后时期,志愿军部队要去金城参加最后一役,却被水流湍急,暗潮涌动的金刚川挡住了去路。为了保证大部队能按时渡江,工兵连的志愿军战士们在物资匮乏,武装力量悬殊的情况下,不怕牺牲,凭借顽强的意志和坚持不懈的精神,不断抵御美军战斗机的狂轰滥炸,一次又一次地用血肉之躯修补战火中的木桥。最后时刻,他们毅然决然地跳入水中,以自己的身躯搭起人桥,让作战部队按时顺利过江。

令我最震撼的是战士们搭人桥这段。只见他们从水底到水面一层又一层,一边咬紧牙关,忍受伤痛扛起桥板,一边要面对敌机的狂轰滥炸,可为了战争的最终胜利,为了祖国的未来,他们没有退缩,面不改色,齐心协力筑起这世上最坚固的“桥”,坚持到最后一刻。看到这里,我热血沸腾,心中冒出一个声音:这才是世上最可爱的人!他们才应该是我心中最亮的明星。

片尾时,银幕上出现了一队队整齐的仪仗军庄严地捧着盖着国旗的骨灰盒,当影片中的志愿军幸存者肃立敬礼,屏幕下方打出“接志愿军遗骸回家”的字样时,我不禁鼻子一酸,眼睛湿润了。正是有了志愿军战士们在无情的战场上抛头颅洒热血,英勇牺牲,才有了现在的中国。我不由自主地起身,向他们行队礼致敬。

作为新时代的少年,我们要珍惜这来之不易的幸福,努力学习,用知识武装好自己,长大后为祖国建设做出应有的贡献,让中国成为世界强国!

《金刚川》观后感3

今天也凑热闹去看了金刚川。自己对于电影的欣赏水平十分有限,要不就是像信条那样看不懂,要不就是像夺冠那样困意顿生,所以经常刚看过就不知道讲了什么。不过,今天这样的场面片,不用仔细想的片,倒是迎合了我的偏好,喊打喊杀,枪炮突突,两小时无尿点。

电影的制片,音效,情节如何,千人千言,也不用我这个水平不高的人瞎扯。这部排片很猛的电影要传达的讯息,也正因为全程只需跟着剧情来回反复,变得非常地通俗易懂。

老美那边周四晚上辩论,双方打某张牌其实都挺弱的,篇幅很少(当然用词还是很难听)。当然这不是说变得很友善,而是都已经说得很狠了,再说也不会加什么分。你说我开账户交税,我说你和你儿子收钱,口水乱喷,标准动作而已。但是,对于这一话题的刺激减少恰恰代表了老美精英层经过这些年不间断的努力,已经在民众心中种下了种子,还发了芽,不用再强调了。那边最近的好感度民调也是一个佐证。

以前咱们还是挺克制的,的确也经常反击,但是核心意思都是你霸道,你双标,你没道理,你简直无理取闹。不过后面还有一句,惹了我你就惨了。我看算是说出来了。

制作电影需要时间,不过纪念抗美援朝70周年的电影播出日子不似国庆那般一定得是正日子。什么时候放还是可以斟酌的。

战场上,武器装备和意志决心都得有,也都得准备。

还是得说,opinions are like assholes, everybody has one.

《金刚川》观后感4

《金刚川》这部电影,是以抗美援朝时期的一场重要战役为原型,讲述了当时的志愿军在对己方十分不利的情况下,顶着敌人的炮火,用血肉之躯顽强抵抗的英勇故事。

在抗美援朝末期,发生的一场著名战役——金刚川战役,志愿军们为保证前线物资的输送,必须通过金刚川上的水里通道——岩石桥,才可以成功。在那个时候,中国没有飞机,而敌方美国恰巧就在空中领域中独占鳌头,他们从空中扔下的炸弹,对陆地上志愿军构成了重大威胁。

但中国人民不会为此而退缩!

敌军在空中扔炸弹,中国军人就在地面用炮轰炸弹,没有因为被炸伤就放弃抵抗,而是一直坚持着,为修桥争取时间。敌人的炸弹到处乱飞,金刚川上的岩石桥一次又一次被炸毁,志愿军们一次又一次得修补,为的就是等桥修整好后,能让去前线送物资的军队顺利通过金刚川。

有人的任务是通过那座桥,让输送物资的军队过桥。

美国人的飞机每一次炸弹的投下,志愿军就伤亡惨重。在陆地上与美军做斗争的中国人民在努力反抗着,一发发从陆地上飞起的炸弹中总有击中敌人飞机的,一旦飞机被炸下来,我们就会赢得一次修补的时间。

一次次被炸毁,一次次重新修补,总计七次,意味着中国人是不会被轻易打垮的!

为了能让物资快速的运输,那些志愿军站在水里,肩膀扛着木板,让军队从他们的肩上跑过,一个接一个,脚踩的是修桥志愿军的肩膀,而他们身上背负着的是我们中国人的希望。

中国人,加油!

《金刚川》观后感5

一部电影,语言朴实,却催人泪下、感人肺腑。这是中国志愿军用鲜血与生命谱写的一段悲壮、感人的历史,这就是《金刚川》。

1953年,抗美援朝进入最终阶段,志愿军在金城发动的最后一场大型战役,为在指定时间内向金城前方战线投放更多战力。而通往前线的道路却被一条汹涌的大江挡住,唯一能渡过去的仅仅只是一座简单的工兵桥。然而在前进的过程中美军为了阻止志愿军大部队挺进,24小时全天候派飞机轮番炸桥,又一次次被我军奇迹般的修复,美军被我军逼得恼羞成怒派出八架大型轰炸机将桥完全摧毁。即便是这样,摧毁的仅仅只是一座木桥,却丝毫没有动摇志愿军的意志,最终工兵连的战士们舍身搭成坚不可摧的人桥胜利完成 ……此处隐藏3372个字……,绝知此事要躬行。”继承和发扬抗美援朝精神,要有行动有落实。对英雄的怀念,就是把我们的敬国之心、爱国之情、报国之志汇聚成为磅礴的“中国力量”。

今天幸福美好的生活来之不易。作为新时代新青年,我们能做到的,就是将国家情怀转化为积极向上的工作动力,认真投身到日常的工作中,勇担使命,履职尽责,在知行合一、学以致用上下功夫,立足当前、脚踏实地,一步步埋头苦干,以超常的气魄、超常的力度、超常的措施,快干事干成事。携手并肩、同心同德,为包钢钢联物流有限公司事业发展增砖添瓦,为“钢联物流梦”的实现贡献一己之力!

《金刚川》观后感12

为纪念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出国作战70周年,单位组织职工观看了爱国影片《金刚川》。也许因为自己是一名中国人民解放军“军嫂”,虽未曾入过伍,但与军人同命运共呼吸;虽然未穿过军装却与军营结下情缘,所以每当我观看这种军事体裁的影片都触动颇深,犹如心灵的一场洗礼,深深震撼。

《金刚川》讲述了发生在抗美援朝战争中一段鲜为人知的历史往事。此片与以往战争片不同之处在于并非以正面战场为主线,而是聚焦金刚川上的交通命脉工兵桥,以个体命运侧写残酷的战争,通过精巧新颖的叙事角度,讲述了志愿军战士在艰苦卓绝的环境下,修补堪比生命线的木桥,以血肉之身无悔许国的故事。在观看影片中,令我记忆犹新的一个片段就是敌军飞行员,一边炸毁桥梁一边说,“中国连一辆自行车都造不出来,是怎样做到把炸毁的桥梁反复再造起来的,好像我的任务就永远没有完成一样。”敌人由最先对中国人的轻视到后来成了令他们费解的战争奇迹,这是敌军万万没有想到的。其实没有什么能够阻止我们战士的前进,最后的那座桥,是人民志愿军用打不垮的信念建起的一座生命之桥,他们的身体就是桥的最后一根木桩,他们的意志就是最后一颗子弹。这种意志战胜了一切不可能,前仆后继的烈士们扬起了了中国人的骨气,用血肉之躯撑起了最后的胜利!

这是一场震惊世界的战争,此片让我们进一步了解了70年前的艰苦岁月和战士们的浴血奋战,这场战争取得的胜利是艰难的,英雄儿女誓死不屈的精神铭记在每个中国人的心中,我们要珍惜当下来之不易的生活,向捍卫祖国的英雄们致敬!

《金刚川》观后感13

今天,我和朋友一起来到太平洋影院,观看了《金刚川》,它是一部爱国电影。

本片讲了1953年,在抗美援朝的最后阶段,中国人民子弟兵要到金城去支援前线的战士。到金城的途中,有一条水流湍急的大河,这就是金刚川。要想度过这条河,唯一的一座桥,是战士们用木板临时搭起来的。美军为了不让志愿军通过这座桥,用轰炸机一次次的将炮弹投放于木板桥上。子弟兵们并没有因此而放弃,最终工兵连的战士搭成人梯,将木板举过头顶,让其他战士顺利过了河。

《金刚川》从三个角度介绍了当时的场景。中国当时的武器非常落后,只有两个炮台,一个是主攻的,另一个必须隐藏起来。主攻炮台被击中后,连长张飞身负重伤,失去了一条腿和一条胳膊,但是,他不顾自身的安危,将生死置之度外,拿起竹竿,深一脚浅一脚地走到炮台,艰难地操作着炮台,将一架美军飞机击落。他那种不怕牺牲的精神是来自于对祖国的热爱,因为他们向往光明,向往和平。

看完《金刚川》,我印象最深的就是位于金刚川的这座桥。每当桥被美军炸毁,工兵连的战士们就会在第一时间将桥修好,所以,这座桥被美军称之为“炸不坏的桥”。1953年11月12日凌晨,美军派出了八架大型轰炸机将木板桥完全摧毁。即便是这样,志愿军仍然没有屈服,他们最终靠着团结过了河。从中,我看到了中国人民的力量,看到了团结的力量。

当今,我们的生活如此幸福,可是,我们这样的幸福生活都是先辈牺牲了无数的汗水和鲜血,甚至是生命换来的。我们少先队员必须好好学习,天天向上。因为中国假如是一条大船,我们是即将身在甲板上的舵手,扬帆起航。

《金刚川》观后感14

“那一年,俺们才十七八岁,唯一想的就是通过那座桥,没有一个怕死的。”在《金刚川》这部电影中,对中国人民志愿军而言“,战场杀敌,职责所在”,通过金刚桥,与大部队会合发起反击,就是向着胜利的方向进发,就是凯旋的希望。

金城战役于1953年打响,也是抗美援朝的最后一战。《金刚川》则是以此为背景,讲述了志愿军战士捍卫交通要塞,不断抵御敌机狂轰滥炸,一次次修补着金刚桥,支持部队过河组织反击的故事。

金刚桥立于金刚川上,金刚川则是金城前线附近的重要河流,是军事要塞,并且水流湍急、暗涌密布,人们只能靠桥渡河。桥,成了志愿军的生命线。为了阻断我军交通,美军不断地侵扰炸桥。志愿军奋起反击,将桥一次次修好。“联合国军”总司令麦克阿瑟低估了中国人的毅力,他曾告诉士兵们,在1950年圣诞节前可以得胜回国。但他没有想到,三年后在敌机的一次次轰炸下,这座金刚桥一次次被毁,又一次次被修复,中国人民志愿军创造着“不可能”的奇迹。为何我们的军人“没有一个怕死的”?为什么他们会选择用血肉之躯筑成一座永不倒下的金刚桥?这部电影告诉我们:在他们心中,怀有一个共同的信念——他们在前方一步也不退守,身后的国土就会少受几分风霜。血肉之躯架起的桥梁是后来者的生路,是让更多人回家的必由之路,是一座万难摧毁的生命之桥。

看完电影,心生惭愧,中国人民志愿军为了百姓的安宁,选择义无反顾地走上战火纷飞的战场,在死亡面前毅然选择坚守,选择抗争,而我作为一名学生,“坚持”二字时常挂在嘴边,但是是否真的做到言行一致了呢?遇到困难是否选择迎难而上了呢?行动起来吧,那座生命之桥已经给了我无穷力量。

《金刚川》观后感15

今天我看了一部关于抗美援朝的电影,名字叫《金刚川》。

这部电影主要讲述了在抗美援朝末期,我国的一支军队要通过金刚川到达金城前线作战,不然我国主力军队就会像一只折断了翅膀的鹰,落入狼群之中。

在我们的军队正要过桥时,美国的飞机一次次的投射炮弹炸毁这座通往金城前线唯一的桥。但我们的志愿军战士,每次都顽强地站起来,一次次的修好这座桥。

在即将到达凌晨六点时,为了能让其他的志愿军战士顺利过桥,我们的志愿军战士在桥底下,人踩人,人摞人,用自己的身体撑起了这座桥,这是多么伟大的精神啊!

看完这部电影后,我被志愿军战士们英勇无畏不怕牺牲的精神深深地震撼了。他们不怕危险不怕劳累拼命地修桥就是为了让军队打赢这场抗美援朝的战争。他们打这场仗不是为了自己,而是为了中国为了老百姓为了人民所打的。这些志愿军,他们也有自己的家人,但他们在战场上想的不是自己,而是人民,是国家,他们的这种精神令我敬佩,也值得我们学习。

当时新中国刚刚成立,我们的资源十分匮乏,飞机不够,炮弹不足。当敌人的飞机来临时,我们的炮手为了保住大桥,他们勇敢地点燃了篝火,暴露位置牺牲自己。这需要多么勇敢的精神才能做到啊。影片的最后,一位当年参加过这场战争的爷爷说,后代们的幸福是由前人们抛头颅洒热血换来的。这精神就像国歌里唱的那样,用我们的血肉筑起我们新的长城。

我们应该向这些志愿军战士们致敬,他们是最可爱的人。我们这些后辈应该珍惜这来之不易的生活,好好学习,为祖国的建设出一份力。

《《金刚川》观后感(汇编15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