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刚川观后感15篇

更新时间:2025-10-13 17:41:20
金刚川观后感15篇

当认真看完一部作品后,这次观看让你有什么领悟呢?是时候写一篇观后感好好记录一下了。可能你现在毫无头绪吧,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金刚川观后感,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金刚川观后感1

今天怀着浓厚的兴趣观看为了纪念抗美援朝纪念70周年而制作的电影《金刚川》,被里面的战争场面的大制作以及电影艺术独有的美感所震撼,电影结尾一度落泪。

里面的一句台词“那一年,俺们都才十八岁,但是俺们没有一个怕死的,只是想着怎么尽快让大部队过桥”。朴素的语言令人感动。

《金刚川》上映第二日票房就突破2亿,未来可以期待。该片纪念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出国作战70周年,讲述了发生在抗美援朝战争中一段鲜为人知的历史往事。据剧情梗概介绍,该片以三个视点讲述一个故事:工兵桥修好又被炸毁再度修好……一个屹立不倒、令敌人费解的战争奇迹。结尾处的人桥搭建,让美国王牌飞行员不可思议:为什么中国士兵这么不怕死?到底是什么力量支撑着他们?殊不知,中国人民是最可爱的,中国士兵为了祖国安宁,人民幸福是不惜牺牲自己的生命的!

影片重点刻画了剧中人物的情感关系:一是高炮排排长张飞和高炮班长关磊的兄弟之情,细节刻画到位。但是就艺术质量来说,整部电影的故事情节稍显拖沓,四段分故事叙述有前后重复之疑问,却依然掩盖不了张译、吴京、邓超的出色表演,特别是开头和结尾十分钟的彩蛋-精彩表演令人惊叹不已!两个月时间能拍出来这样一部精彩的电影实属不易。

中国战斗机护送中国人民志愿军阵亡将士的骨灰回到祖国,让英雄回家是他们的心愿,这一段情节令人泪目,“护送战友同在、必保山河皆安”,是全体中国人民的呐喊!

期待接下来《血战长津湖》,“最美冰雕战斗连”等更多优秀的抗美援朝电影的上映,激发出年轻一代爱国主义热情,愿我们的祖国更加强大,不再重复以前的受人欺负的历史,人民更加幸福!

金刚川观后感2

它是一部电影,它叫《金刚川》。

它主要讲述了在抗美援朝战争的最后时期,志愿军部队要去金城参加最后一役,却被水流湍急,暗潮涌动的金刚川挡住了去路。为了保证大部队能按时渡江,工兵连的志愿军战士们在物资匮乏,武装力量悬殊的情况下,不怕牺牲,凭借顽强的意志和坚持不懈的精神,不断抵御美军战斗机的狂轰滥炸,一次又一次地用血肉之躯修补战火中的木桥。最后时刻,他们毅然决然地跳入水中,以自己的身躯搭起人桥,让作战部队按时顺利过江。

令我最震撼的是战士们搭人桥这段。只见他们从水底到水面一层又一层,一边咬紧牙关,忍受伤痛扛起桥板,一边要面对敌机的狂轰滥炸,可为了战争的最终胜利,为了祖国的未来,他们没有退缩,面不改色,齐心协力筑起这世上最坚固的“桥”,坚持到最后一刻。看到这里,我热血沸腾,心中冒出一个声音:这才是世上最可爱的人!他们才应该是我心中最亮的明星。

片尾时,银幕上出现了一队队整齐的仪仗军庄严地捧着盖着国旗的骨灰盒,当影片中的志愿军幸存者肃立敬礼,屏幕下方打出“接志愿军遗骸回家”的字样时,我不禁鼻子一酸,眼睛湿润了。正是有了志愿军战士们在无情的战场上抛头颅洒热血,英勇牺牲,才有了现在的中国。我不由自主地起身,向他们行队礼致敬。

作为新时代的少年,我们要珍惜这来之不易的幸福,努力学习,用知识武装好自己,长大后为祖国建设做出应有的贡献,让中国成为世界强国!

金刚川观后感3

当新中国成立的声音响彻全球,华夏儿女欣喜若狂之际。那美帝心中躁动着的,对于中国这头雄狮的畏惧,化为魔鬼催促着发动战争。当友邻之国危亡旦夕,当人民幸福岌岌可危,我们知道,这场仗,我们不是观众,我们必须打。

《金刚川》讲述了抗美援朝志愿军战士们在胜利果实近在眼前之际的经历,在激流涌动的金刚川上,以血肉之躯敌飞机炸弹,用人力筑就志愿军的生命线。在国家的安全面前,在他们心中,一切都显得那么脆弱,那么廉价,甚至于自己的生命。整个影片共有四部分,第一部分从先遣部队的视角描绘战争的残酷,当天空成为敌人的娱乐场,地上的战士们是那样无力,那血肉横飞的场景仍然深刻于脑海,触目惊心。第二部分从外国驾驶员的角度描写这场陆空战斗,当这个驾驶员可以凭着一己之力将我们志愿军两个对空平炮阵地毁灭,我们是不是应该感叹,落后就要挨打呢?我仍无法忘记,那两个班的战士们,这么多人换得的,竟然是一架战机,一个敌人。第三、四部分是整个电影的高潮与精华。耳边那熟悉的歌词回响着“雄赳赳,气昂昂,跨过鸭绿江!保和平,卫祖国,就是保家乡……”,当炸弹将希望毁灭,当燃烧弹将生命线燃尽,是我们可爱的人,那些战士们用自己的身体筑成新的长城,正如国歌歌颂的那样,他们用血肉筑起钢铁的桥梁。

我不会忘记那老大哥关磊,一腔热血;不会忘记那一声长呵,不惜此身的张飞,不会忘记他们的每一段深情,不会忘记他们的每一个故事,因为他们是最可爱的人,是我们心中的战神。

金刚川观后感4

观看完电影《金刚川》,我的内心久久不能平静。埋骨何须桑梓地,人生无处不青山。抗美援朝的志愿军前辈们用他们的生命和鲜血换来了祖国的和平与安宁,他们视死如归、宁死不屈的形象一直在我的脑海里回荡。2020年是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出国作战的第70周年。70年来,伟大的抗美援朝精神鼓舞着一代又一代的中华儿女,为实现中华民族的崛起而努力奋斗。

《金刚川》整部电影以抗美援朝最后一役金城战役为出发点,以无惧艰险的奉献精神以及顽强拼搏、勇于担当的抗争精神为主旋律,生动地讲述了一个个为了和平胜利而砥砺拼搏的伟大志愿军战士们,用无数血肉之躯架起了一座屹立不倒的桥梁的故事。这让无数观众为之泪目,也让中国新生代年轻人再次明白,谁才是最可爱的人!

其实,不仅是中国的军人,整个中华民族向来也是如此的,他们无惧牺牲,他们英勇顽强,甘愿舍小我成大我。哪怕在如今的和平年代,依然有像志愿军战士一样的逆行者,他们或是医护工作者,顽强奋斗在抗疫第一线,或是消防官兵,义不容辞冲向熊熊燃烧的大火,也或是一群不知名姓、默默奉献的志愿者……他们负重前行,只愿这山河无恙、人间安好。

无论是之前中华民族经历的磨难还是今年的疫情防控,都将我们中华民族不惧挑战,奋勇抗争,敢于牺牲的精神展现得淋漓尽致。而这种精神,这些力量都必将激励着我们不断的前进。作为一名新时代共青团员,要珍惜这来之不易的幸福生活,切不可将如此美好光阴虚度浪费,应当胸怀天下,志存高远,勇争先、敢担当,在美好的青春年华里掌握过硬的本领,立足本职工作,在自己平凡的岗位上实现自己的价值,用本领回应时代的挑战和担当时代的使命。

金刚川观后感5

今天,我和朋友一起来到太平洋影院,观看了《金刚川》,它是一部爱国电影。

本片讲了1953年,在抗美援朝的最后阶段,中国人民子弟兵要到金城去支援前线的战士。到金城的途中,有一条水流湍急的大河,这就是金刚川。要想度过这条河,唯一的一座桥,是战士们用木板临时搭起来的。美军为了不让志愿军通 ……此处隐藏3266个字……建桥梁的英雄故事,将会是一部引人深思的爱国主义教育题材电影。网络上有一篇关于抗战英雄张振智的文章,主要就是讲金刚川的故事。

金刚川是一条河,金城战役打响后后勤物资需要通过桥运到前线,张振智等人受命要在这里架起称重桥。他和战友们利用敌人炸断的木料,七天七夜真的建好了,可敌人出动了飞机,把7孔桥炸得只剩下了两孔,桥不能用了。张振智带着全连冒着枪林弹雨修桥,在这次任务中,敌人在载重桥周围共投下了近千枚炸弹,还有2500多发炮弹,可全连一直坚守到运输车通过为止。

这是之前了作文解过的,可是当最终进入影院后,跟叙述的不一样,但是一样感觉荡气回肠,为中国军人点赞!

电影中人物细节的描写特别到位,吴京饰演的老关,看似是一个不守纪律的老兵,确有一股当兵的韧劲和视死如归的决心。

张译饰演的张飞,从唯唯诺诺到有自己主见再到够来的英勇抗敌,他用生命诠释了英雄的含义。

一个普通的班长,带着战友的相片抗战,本想捧一座奖杯给战友,可是看到的确是自己的战友一个一个死在自己眼前,最后站在那里在跟美国人宣战,敌人的燃榴弹根本炸不悔他必胜的心。

从他们一个个的眼神中,我读懂了,视死如归,无私奉献,大无畏的斗争精神,精神在,中国肯定会越来越好!

金刚川观后感12

20xx年10月23日,电影《金刚川》正式上映,该片纪念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出国作战70周年,讲述中国人民志愿军保卫和平、反抗侵略、英勇作战,共同谱写了气壮山河的英雄赞歌。

走进电影院,作为新时代青年中的一份子,我们不能忘记,现如今的幸福生活,离不开先辈的流血牺牲。影片中他们以血肉之躯,筑起精神长城,誓死做到人在桥在的誓言。故事分四个部分,用不同的视角对同一段事件进行展示,但最终的结局是大部队成功过江,到达前线阵地。运用小视角,来展现宏大的历史事件,转变常规的叙事角度和顺序,使我感受到电影中那句台词的深切含义:"那一年我们才十七八岁,可我们都不怕死"。

电影讲的是牺牲,层层递进和升华其核心主题——牺牲。在战场上,面对流血和牺牲,不畏生死只为心中的共同理想。志愿军战士因为不惧牺牲,才守护了那座关键的长木桥,用牺牲精神筑成坚固的长桥。其中《高炮班》的张排长和吴班长的呼哨,一方面是传递信息,另一方面是传递情感的方式。在敌机准备炸桥时,他们选择暴露自己,点燃明火,让敌人的凶猛炮火朝着自己攻击,他们最大的愿望就是打赢这最后一战,这一战他们在心里早已做好准备了。

最终这一切又回归了桥面,这一段历史中的每一个瞬间都是值得铭记的时刻。在炼狱般的战火下,湍急的河水中,扛起一座炸不垮、击不倒的生命之桥、英雄之桥!

松柏长青,英雄常在,吾辈自强,笃定前行。

金刚川观后感13

那个一尘不染、晶莹透明的深秋午后,我和妈妈在开阔的电影院里观看着电影《金刚川》。

那悲壮的画面展现在我的眼前:张排长满腔怒火,大声怒吼道:“来啊!”他要点燃箱子,吸引美军的飞机,这个胳膊和腿都被炸断了的英雄,仍然顽强地爬到炮位,他一个人竟然完成了六个人的操作,以惊人的毅力把敌机打了下来,完成了自己的终极使命,张排长光荣的牺牲了,他卧在那高高的炮台上,牺牲的画面永远定格在我的心中!这是怎样的钢铁之躯啊,可以为了朝鲜一片土地的安宁,可以为了自己深爱的祖国人民的平安,视死如归……“谢谢你们!”我紧紧握着妈妈的右手,感动得泪水夺眶而出。

战争年代他们可以为了守土保家这样的无畏,那和平年代同样如此吧!清楚地记得爸爸给我讲到有一群戍边的年轻人的感人故事,当我们忙着合家团圆,玩着趣味十足的游戏,看着花样百出的综艺节目的时候,这群站如松行如风的人,在守护着我们的平安喜乐。有四位戍边英雄埋骨青山,正是为了守卫小家和大国!当一切静好,我们面对雪山齐声致谢:“谢谢你们,保卫山河为国拼命!”从爸爸的深情讲解中,我被深深地感动着,立志要做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

他们,是最可爱的人,战场上冲锋陷阵的大英雄,还有我们身边那些朴实的平凡人,风雨疾来之时,总有人为我们遮风挡雨,谁也不是钢铁侠,他们也怕疼,也会想家。他们,铭记在我心中,伴我成长着,我觉得我是一个最幸福的中国娃!

金刚川观后感14

电影以抗美援朝时期真实案例为背景。讲述志愿军工兵连无惧美军炮火,在金刚川地区修建桥梁的英雄故事,是一部引人深思的爱国主义教育题材电影。

1953年,抗美援朝战争进入最终阶段,志愿军在金城发动最后一场大型战役。为在指定的时间到达,向金城前线投放更多的战力,志愿军战士们在物资匮,武装力量悬殊的情况下,不断抵御敌机狂轰滥炸,以血肉之躯一次次修补战火中的桥。一段鲜为人知的历史,在暗流涌动的金刚川上徐徐展开……

无数先烈的鲜血,浸染了胜利的军旗,浩荡的铁流里,我们看见了先辈伟岸的身躯,是他们在为民族争解放,为人民争自由的战斗里,创造了伟大的功勋,我们不能忘记那段历史,更不能忘记战争中牺牲的先烈,解放军的丰功伟绩将永远铭刻在我们心中。

将士们即使灰头土脸也掩盖不住脸上的稚嫩,即使身体破残也要修补好大桥,即使血肉模糊也要用身体搭建成支撑大桥的桥梁。看到那一个个站起来的身影,不少观影者都止不住的泪流。因为我们所看到的不仅仅是一座大桥的直立,而是中国魂的燃起,是雄赳赳气昂昂的爱国主义精神和革命英雄主义精神;我们更加能够深深体会到《义勇军进行曲》中的“把我们的血肉铸成新的长城”的真正含义!

让我们铭记那些曾经奋不顾身向前作战的志愿军吧!战争虽已结束,但历史将被印在我们的心中,英雄的事迹将千古流传,作为后辈,我们将永远致敬英雄烈士!

金刚川观后感15

“烽烟滚滚唱英雄,四面青山侧耳听。晴天响雷敲金鼓,大海扬波作和声……”影片落幕,寂静之下,一个深情的女声,悲怆而激昂的唱起片尾曲《英雄赞歌》。我的心情激荡,在敬意、心痛、感动中久久不能平复。

“金刚川”,历史上一座真实的大桥。也是我们志愿军工兵连,曾经用血肉之躯扛起的那座桥。回顾这部震撼人心的电影《金刚川》:抗美援朝时期,我国志愿军要渡过北汉江,到达金城主战场。可是当时美军的力量更强,一直派战斗机来阻挠,用各种炸弹,一次又一次的破坏这座桥。可每到下一批人马需要渡江,工兵连就能迅速的修复,部队还能踏桥而过。到后来,敌军用燃烧弹把桥炸断,只剩一些木料漂浮在江面上,我们英勇的志愿军仍然不放弃。时间紧迫,材料不够,最终工兵连战士们用血肉之躯支撑着木板桥面,让部队踏着,又一次通过了金刚川大桥。

令我印象最深的一幕是:排长张飞,左臂和左腿都被炸断,可依然拄着木棍,拖着残破的身躯,穿过玉米地,爬上炮台,尽自己的全力上膛炮弹,转动炮台,瞄准了一架与我军周旋许久的敌机,一发入魂,将那架飞机射了下来……

一想到那个画面,我就热泪盈眶。可敬的志愿军战士们,用他们的奋勇刚强,用他们的血肉筑起了长城,撑起了新中国的防线,守护了人民的安宁,才有我们祖国的发展,和现在的繁荣、强盛。正是如此,我们才要更加发奋学习,长大成为祖国的栋梁之才,为国家的强大、人民的幸福出一份力!

《金刚川观后感15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